国际空间站种菜“无辣不欢”,小小辣椒,为何成了最受欢迎品种?

国际空间站种菜“无辣不欢”,小小辣椒,为何成了最受欢迎品种?

不过,不管是航天飞船还是空间站,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寸土寸金”。专门拿出一块区域种东西,种什么、怎么种都有讲究。

为“太空种植”选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营养成分,其次是它能不能满足太空种植的要求,好不好种。

就拿辣椒来说。它本身的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吃起来口感也比较清新,能够为航天员提供日常所需的维生素。另外,辣椒的植株比较小,种起来占的空间少,枝丫比较坚挺,在微重力的太空环境里也能支撑起植株的正常生长。如此一来,辣椒自然就成了“太空种植”的首选品种之一。

当然了,以我们现在的技术,除了辣椒之外,也已经可以实现在太空中种植草莓、茄子、西红柿等其他蔬果。

太空种菜先过浇水大关

从技术上来说,现在的“太空种植”的整体难度已经不是特别高了。像太空环境下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肥力,都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唯一比较难处理的,是浇水。

在太空中给植物供水是一件比较有挑战性的事。

地面上,我们可以用传感器随时监测土壤的湿度,保证植物不会缺水。但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水珠会附着在传感器上,导致传感器失灵。这样一来,植物是不是缺水就很难被准确监测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只能先把水全部抽出来,然后对它们进行水气分离,最后再把水注入到植物的基质或土壤里。并且,这套循环操作要定时进行,不能仅依靠传感器监测。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太空中植物培养箱的种植面积不大,但却要配置一套庞大的水泵、阀门、管道等附属物。

太空种植VS太空育种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太空种植”和“太空育种”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太空育种”一般是把种子带到太空,让种子暴露在宇宙射线之下,然后再把这些种子带回地球种植。之前,我国的嫦娥五号就带了一批种子上天。目前,这批带回来的部分水稻、苜蓿、燕麦种子已经在实验室出苗了。科学家们会对它们的营养成分、性状等进行进一步研究。

而“太空种植”则是在空间站的舱内完成从种子到果实这一系列生长过程。因为舱内的辐射在安全范围之内,所以即便是在太空环境下生长起来的植株,所结果实的口感、颜色、外形和地球生长的没有本质差异,食用起来也足够安全。

当然,想向宇宙更深处探索,“太空种植”只是很基础的一步。

2004年,我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刘红教授已经着手研制我国第一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装置——月宫一号。她在这个装置中打造了一个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给自足地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2018年,“月宫一号”志愿者封闭生存370天实验完成,志愿者顺利出舱。

假以时日,如果这个生态系统真的能搬上太空,相信人类“移民宇宙”的愿景,就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了。

《我是科学人》纪录片由剑南春特约赞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相关推荐

【2025 笔记本硬盘品牌排行榜】笔记本硬盘哪个牌子好
16寸轮毂直径40.64厘米解析:轮毂尺寸与轮胎扁平比的关系及变形
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100-200km车型报价及图片_新能源找车